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粤港澳地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迎来历史性机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重要一员,佛山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市委书记鲁毅在昨日的全会报告中提出,佛山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特别要用好广深两个超大城市、香港“超级联系人”,提升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水平,为广东改革发展作出佛山贡献。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对此评价认为,在与交通、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佛山都应该有立足自身优势的精准发力。
“香港+佛山”: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优势互补
今年6月初,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带队到香港,与香港特区政府达成了“7大领域11个重点项目”的合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首个“香港+”合作。对于双方的合作意向和合作项目,毛艳华评价“既有战略性、前瞻性,又有贴近性、可操作性,突出了各自优势和特色,契合了各自的发展诉求”。
香港是国际重要的航运枢纽,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业发达,而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毛艳华认为,两者的合作,佛山能为香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特别是保持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提供产业支撑,而香港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优势能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两地各自优势产业和要素禀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可以依托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平台,深化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产业载体等各领域的合作,联手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实现产业共荣。”毛艳华建议。
交通枢纽:借力广州降低物流成本
纵观世界著名湾区,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快速化,成为湾区资源融合集聚的重要核心。随着广东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项目规划的落地,与高铁佛山西站的开通,佛山“陆、空、江、海”的对外交通格局即将成型。但是要成为湾区内的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毛艳华认为,佛山现在交通枢纽的发展还太“年轻”,不如借力广州空港与海港资源,为佛山实体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毛艳华说,佛山没有国际性的空港和海港,但佛山可以借力广州,通过佛山西站主动融合广佛组合枢纽,积极参与广佛中共建南沙港,提升港口及内航道的航运能力,并尽快落实新干线机场选址、规划、建设。毛艳华强调,佛山现在应该做好的是搭建制造业贸易平台、基地,再凭借与广州空港、海港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实体经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支撑:担当湾区的制造业支柱
但凡世界级大湾区,均有着以先进制造业支撑起来的发展脊梁。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产业重要支柱,在发挥对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制造业支撑的同时,也提出了“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目标。
对于这个目标,毛艳华表示:“佛山抓准、抓住了全球科技革命的机遇。”佛山要提升产业格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国际影响力,毛艳华认为,佛山需要重点关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是一个粘合剂,它与传统制造业结合,能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毛艳华指出,像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佛
佛山传统行业,他们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物联网应该成为其中的武器之一。
除此之外,毛艳华认为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深化发展也应该成为佛山大力推进的事业,而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也应该被鼓励。
区域合作:
佛山要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深化,今后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汇聚佛山,在此前提下,佛山的城市更新、城市开放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2011年以来,为扭转外界对佛山“有产无城”的印象,佛山提出了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并于2016年启动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从改善城市环境、拓展城市交通格局入手,面向国际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毛艳华认为这些动作已经为佛山迎接全球优质资源打好了基础,但是要对标国际一线城市、汇聚创新资源,佛山还需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努力。
“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要立足国际化,比如路标要中英文对照,教育资源也应向国际化迈进。”毛艳华说,软件方面,佛山要营造舒适、便捷的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的提升等都是重要的软件。”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前提下,毛艳华强调佛山应该打破区域的经济壁垒,形成经济一体化,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能够便捷地流通。而作为大湾区的一员,毛艳华强调佛山应积极主动地承担大湾区的各种活动,“比如承办大湾区的正式会议,发出佛山的声音,提升佛山在大湾区里的话语权”。